新闻动态

代表委员履职故事|省人大代表吴国邦:携手农户共筑肉牛养殖致富路


       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永从镇,有一位土生土长的创业者,他就是省人大代表、贵州孺子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邦。从一名在上海金融公司工作的白领,到返乡投身养牛事业的“牛司令”,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,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了肉牛养殖的致富路。

       吴国邦于2014年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,他选择了留在上海的一家金融公司工作。然而,近10年的都市生活并没有让他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。每逢春节回家,看到家乡依然缺乏产业带头人和致富门路,乡亲们的生活并不富裕,他的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。

       2018年,吴国邦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——辞职返乡,投身养牛事业。这个决定起初并不被身边的朋友和家人所理解,但他坚信,家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养牛条件,只要用心去做,一定能够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。

       黎平县有着良好的放牧条件和生态环境,50多万亩的天然草场孕育了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黎平小黄牛。然而,村民们虽然家家户户都有养牛的传统,却苦于缺少销路和技术支持,一直过着紧巴巴的生活。吴国邦看到了这个机遇,决定从小黄牛养殖干起。

       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,吴国邦贷款200万元,建起了6个牛舍,购进了100多头牛犊。然而,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。由于缺乏养牛技术,牛群感染疾病,第一次养殖就亏损了10余万元。面对困境,吴国邦没有退缩,他邀请县畜牧专家为牛“把脉问诊”,并奔赴云南、毕节、安顺等地学习养牛专业知识。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,他逐渐掌握了黄牛繁育、治疗、防疫、配种等养殖技术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土专家”“牛司令”。

       2021年,吴国邦的养牛事业有了起色,净利润超过了30万元。2022年,他牵头成立了黎平县孺子牛养殖专业合作社,并运用在上海学到的现代经营理念和知识,结合当地实际,探索了农户代养和产业延伸两种模式。合作社统一向农户提供草种,开展技术指导,带动周边农户种草养牛。通过这种模式,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了养牛行业中来,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。

      “我的农户代养模式就是合作社发放本地黄牛牛犊给农户养殖,并负责回购和销售,出栏时先扣除每头成本,再按利润分红,利润越多,农户分得的比例也越高。”吴国邦说,这种“养得越好,挣得越多”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。

       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,吴国邦带着乡亲们发展肉牛养殖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。如今,他们建成了全县首个“牛冷冻精液改良点”和全县首家集采购、运输、防疫、养殖、保险、销售为一体的“小牛超市”产业模式,为农户解决买牛难、买牛贵、品种差、防疫弱等问题,助力县域发展肉牛产业。

       2024年,他们企业销售牛犊1926头,合作社全年营业收入额突破1500万元。带动黎平、从江、锦屏三县工30多个乡镇上千户农户发展肉牛养殖,成立广州大锅铲餐饮有限公司,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、佛山等地成立了8家餐饮店。同时积极与华东理工大学对接,在永从镇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为农村提供“一老一小”社会服务,结合自己养牛方面的优势做强社区经济。

       作为省人大代表,吴国邦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。他深入村落,与民众零距离接触,常驻永从镇人大代表联络站,倾听群众声音,积极参与代表小组的各项活动。同时,他还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方针,向群众描绘了黄牛产业的宏伟蓝图,推广了代养模式。对于群众的需求和期望,他总是第一时间整理成建议提交给相关部门,并持续跟进督办。

      “目前,我们发动农户宜散养尽散养,宜圈养尽量圈养,从而降低养牛成本,增强抗风险能力,帮助他们解决销售难题。同时也要延伸产业链,做到一二三产融合。”谈及未来规划,吴国邦表示将继续扩展视野,搭乘全县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的“东风”,积极推行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带动更多农户加入“黎平牛”养殖产业。将在粤港澳“大湾区”和“长三角”地区开设50家餐饮连锁店,将黎平牛和酸汤向全国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