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司令故事
贵州“牛司令”——吴国邦
一头牛带出一条路,一个人带动一群人
吴国邦,侗族,1988年3月生于贵州省黎平县永从镇传洞村,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,现任贵州孺子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黎平县孺子牛合作社理事长,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。他因放弃上海金融行业高薪工作,返乡带领村民发展黄牛养殖产业,被亲切称为“牛司令”,其故事被《人民日报》等媒体多次报道,并获评“贵州好人”“贵州青年五四奖章”等荣誉。
作为人大代表,吴国邦积极建言简化养殖用地审批、优化涉农金融政策。其事迹获省委书记徐麟点赞“金领白领不当,甘当牛司令”,并入选“新时代贵州人”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”。他义务辅导当地学生升学规划,鼓励青年投身基层,以“用生命影响生命”的理念带动退伍军人、大学生等返乡创业,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典范。
吴国邦的“牛司令精神”:乡村振兴
吴国邦的“牛司令精神”:乡村振兴的实践智慧
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,吴国邦的“牛司令精神”成为了一种可复制的成功模式,其核心在于:责任担当、创新突破、文化传承、信念坚守和科技引领的有机结合。
1. 责任担当:产业共同体的构建者吴国邦深知,乡村发展需要带头人。他推动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既保障技术指导,又解决销售难题,让分散的小农户形成产业合力。这种组织化赋能,既降低市场风险,又增强抗风险能力,使黎平肉牛养殖户参与率三年提升47%。
2. 创新突破:因地制宜的发展智慧他敏锐抓住山区牧草资源、留守劳动力优势及大湾区市场需求,选择肉牛养殖作为突破口。同时,推动数字化升级,从电子耳标到智能监测,逐步实现科学养殖,并开发侗语版养殖APP,让技术真正落地。
3. 文化传承:精神动力的双重激励牛在农村不仅是经济来源,更是勤劳坚韧的象征。吴国邦将传统“牛王节”升级为产业文化节,既算经济账,也评“养牛能手”,形成“养牛光荣”的社区氛围,增强产业凝聚力。
4. 信念坚守:长期主义的产业定力面对资金、技术、市场波动等挑战,他始终坚守初心,推动“种-养-加-旅”循环模式,让牛粪变有机肥,延伸产业链,确保可持续发展。
5. 科技引领:数字化的未来布局他坚持用科技提升竞争力,逐步引入物联网管理,并培养“技术示范户”,带动整体升级。同时,申请地理标志保护,增强品牌溢价能力,为长远竞争奠定基础。
“牛司令精神”不仅是产业发展的方法论,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——以带头人凝聚合力,以创新激活资源,以文化增强认同,以科技面向未来。这种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。
荣誉与成就
一步一个脚印,获得多方认可
产业实践
从一头牛到一个产业链
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2年3月,合作社法人为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吴国邦,主营肉牛产业。截至目前,合作社总投资670万元,建有凤凰山规模养殖场、六背山天然放牧场两个基地,合作社牛存栏量534头,其中,凤凰山养殖场324头、六背山牧场210头。2023年,合作社牛出栏615头,综合销售额达1050万元,辐射带动豆洞村、传洞村、高贡村等47户农户增收12万余元。
规模化养殖基地
建设凤凰山和六背山两个养殖基地,实现黄牛存栏量持续提升,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公司+合作社+农户
通过联结农户参与养殖,全链条带动500多户村民增收,探索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产业路径。
标准化养殖体系
建设“小牛超市”育肥圈、化粪池等配套设施,形成科学养殖与环保并重的现代畜牧体系。
养殖+种植融合发展
流转2万亩荒地用于养殖,1000余亩种植饲草,构建养殖-种植一体化生态产业链。

“牛司令”寄语
我们希望用一头牛,讲好贵州的故事。它不只是一头牛,更是穿越山河、承载民族记忆的符号,是连接乡土与城市、传统与未来的桥梁。它走过侗岭山脉,走进你的生活,也走向世界的舞台。我们相信,每一位关注它的人,都是贵州故事的讲述者、传承者和参与者。
加入我们